貨品描述
何謂硝化菌?
新設缸在無硝化菌的新環境下需要經過一個培養硝化系統的時程,一般需大約30天到45天左右,硝化菌之所以重要,在於牠能將水中的有毒物質:氨(NH3)分解掉。氨(NH3)是由魚隻的排泄物,或者餵食過多所產生的殘餌產生,氨(NH3)的存在會對魚、水草,甚至可以說魚缸中的所有生物,構成相當的危害,只要超出安全濃度(約零點五ppm)即可能造成生物的死亡。硝化菌可以藉由硝化作用將氨氧化成仍然具有毒性的亞硝酸鹽,再將亞硝酸鹽轉變為毒性相當低的硝酸鹽(NO2),讓生物遠離生命的威脅,因此稱為硝化作用,由於硝化菌在此階段會消耗缸中的氧氣,所以稱硝化菌為好氧菌(附著於濾材表面,需溶氧量高環境),如果硝化菌能夠在您的魚缸中順利成長,則相信魚兒就不會中毒死亡。
經過硝化作用後的產物即是硝酸鹽,雖然毒性沒那麼強,水草的生長還需要硝酸鹽當作肥料,但是只要在濃度50ppm以上,水中過多的營養就很有可能造成藻類橫生的現象,並可能造成生物生長的遲緩。所以,我們除了在魚缸中培養硝化菌之外,也要培養光合菌又稱厭氧菌(附著於濾材底層,需溶氧量低的環境),厭氧菌的功能是將硝酸鹽經過脫氮作用分解成氮氣散失在空氣中,讓水中的藻類不至於生長。其實如果不培養厭氧菌,而利用增加換水的次數降低硝酸鹽濃度是大多數人常用的方法。
厭氧菌之所以稱為〝厭氧〞,在於其喜歡生長在氧氣濃度低的環境,所以在過濾器方面,如果選用圓桶過濾器,其所能培養的厭氧菌理論上會大於滴流式的上部過濾器,不過滴流式的上部過濾器,其能培養大量的硝化菌則效果是大於圓筒型過濾器的。
許多人常遇到的情況是發現魚缸中水質開始呈白霧現象,水質出現惡臭或魚腥味等等,皆是因為硝化系統不夠健全,不足以應付這麼多污染源,於是水質開始崩解。硝化菌確實可以分解排泄物,但是餵食過量,排泄量過大或者久未換水,又或者魚隻數量密度過高,就算倒大量的硝化菌,也無法去除氨氣,所以視飼養情況取得一個平衡狀態,換水的目的,主要是讓水中氨及硝酸鹽減少,該換水就要換,該健立及補充硝化菌就要添加,不能只是單方面調整而已。養魚最重要就是水,水質的保持穩定,硝化菌健全是養魚成功的不二法門。